>> 首页 实时讯息

把“学校”建到田间地头!招远市大户庄园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累计培育农民超2万人次

时间:2025-08-19 16:25:00人气:0

“全是硬核干货,这趟真值了。”8月8日,在招远市大户庄园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下文简称“大户庄园田间学校”),来自大连的高素质农民关兴智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他回去后将把所学所悟用到实践中,把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实实在在做起来。

大连农民为何跨越山海来“取经”?这所建在田间地头的“学校”又有何魔力?

记者置身于学校之中才发现,这是一所“围着农民建、领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田间学校”。在这里,“老师”或许就是正在剪枝的“土专家”,课堂可能就设在葡萄架下。这里不发文凭,却让超过2万名农民揣着真本事回家,成为招远乡村振兴最活跃的因子之一。

在农业知识快速更新、城乡加速融合的浪潮中,这所田野中的“大学”也在不断进化,为乡村振兴持续输出一批又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大户庄园田间学校的根,深扎在泥土里。

大户庄园田间学校负责人张友说,田间学校的核心定位无比清晰:办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学校,为乡村振兴锻造坚实的人才基石。

“既然是给咱们农民办的学校,就不能玩虚的、搞花架子。”他一语道破办学真谛,“我们得少讲空话大话,多琢磨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多为学员出主意、想办法,真心实意帮学员把事儿办成了,这学校才有吸引力。”

这里的“硬件”可能比不上高等院校,但它也有着无与伦比的“土味儿”优势:广袤的田野就是最广阔的天然课堂,老到的技术员就是最接地气的老师,手里的手机就是最实用的教具。

最新的农业政策、农业技术、乡村治理妙招……在这里,学员不图一纸文凭,只要能学到一两手改变生活、提升效益的真功夫,那就是最大的实惠。

“我们有个秘诀,就是充分利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个招牌,把学校直接建在农民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里,让学习和生产拧成一股绳。”张友说,学员来了后可以真刀实枪地练,学到真本事,解决真难题。

把农民的事儿办到心坎上,自然能得到农民的认可。“这次培训让我豁然开朗。”招远市高素质农民杜文华感慨道,“在这里,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实地观摩了家庭农场、合作社,见识了AI带货直播,全是‘干货’。特别是和老师、同学、参观单位建立了紧密联系,形成了传帮带的氛围,回去后大胆地跟着学、照着干,努力发展特色产业,搭上电商快车,把咱的好东西卖出去。”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田间学校就是我们高素质农民的‘加油站’。”提起大户庄园田间学校,招远市高素质农民张桂玲深有体会地说,“有时候技术就像窗户纸一样,自己在家想破头也想不透,可老师一点拨,或者到人家地里一看,心里立马就透亮了。”

正如她所说,多年来,大户庄园田间学校致力于传播农业科技,把前沿农业技术播种在田间地头,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果树病虫害防控、果蔬绿色种植、无人机飞防技术……这些紧贴生产需求的技能培训,就是学校的“传统硬课”,既提高学员的生产管理技术,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教学手段也得与时俱进。”张友介绍道,线上有中央和省农广校的海量资源“云课堂”,线下有由高校专家、各级农广校、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成的“实战场”。保证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

同时,大户庄园田间学校的课堂不搞“满堂灌”。“老师讲+学员学”“线上学+线下练”“现场取经+动手实操”“经验分享+思想碰撞”…… 多种形式结合,让学习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遍布全省的103个实训基地,是大户庄园田间学校的宝贵财富。“理论讲得天花乱坠,不如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力量,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张友形象地说,“要学乡村振兴实践?来大户陈家。想了解苹果产业?去博士达。要种好梨?青农禾等着你。”

张桂玲说,有了田间学校这个坚实“后盾”,以后还会继续多种粮、种好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

田间学校,未来路在何方?

5月,农业农村部明确了今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点,即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工程、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工程。

这标志着,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心正从单一技术向乡村治理能力与新产业、新业态引领能力并重转变,成为农民培育工作的关键跃升。而田间学校的培训内涵,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服务这一战略转型。

“未来要更多、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治理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只有把这两者结合到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我们的田间学校才能越办越好。”张友说。

新思路已经融入新实践。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好青年暨乡村振兴女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探讨的正是青年和妇女如何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莱州市文峰路街道田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春华“党员包片抓卫生”的经验,就让招远市辛庄镇西上庄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童占锋如获至宝:“这法子确实好用,效果立竿见影,现在我们村在全镇卫生评比中一直数一数二。以后有这样的培训,咱还去参加。”

大连新兴源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副校长王颖已经是第三次带队过来。

“每次我都提前点单,学校根据学员需求来量身定制课程。”王颖说,“这次带了两个班,农文旅人才班重点学习村里以赛事拉动经济发展的经验,乡村CEO班则更关注乡村治理思路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家都收获满满。”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党支部书记陈松海表示,下一步,大户庄园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将深度挖掘、整理12年来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经验,让学员可看、可学、可复制。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宋秀英 摄影报道

责编:王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