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实时讯息

产教融合育英才 科教协同谱新篇

时间:2025-05-14 04:40:00人气:0

内蒙古科技大学理学院立足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以基础物理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产教融合、虚实互补、科教协同”的理工科基础物理教育体系,通过探索实践,打造出“产业需求驱动—科教资源转化—社会服务协同”的育人闭环。该成果年均受益学生达4500余人,走出一条地方高校基础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精准对接:分层课程体系破解专业适配难题。学院针对课程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问题,构建“模块驱动—多维适配”教学体系。针对“一纲通用”的弊端,学院教学团队创新设置“A-E”五类差异化教学大纲,将稀土、冶金等地方特色产业场景融入案例教学,实现与50个工科专业的精准对接。学院配套开发的《大学物理》教材入选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教材,被北京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采用,发行量近万册。课程改革后,显著提升了对工程认证的支撑度。

虚实融合:校企共建破解产业技术教学难题。学院围绕包头市“硅材”“磁材”两大产业集群,将单晶炉温场控制、磁材矫顽力检测等核心技术转化为虚拟实验教学资源,26%的毕业生进入相关企业;通过量子纠缠态虚拟制备及引力波探测等项目,使本科生深入了解物理学前沿领域。近5年,学院本科生获国家级竞赛奖4项、自治区级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

生态闭环:科教反哺构建服务新格局。学院依托自治区级科普基地,构建“研发—教学—服务”三位一体生态,推动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50余套教学设备;学生设计的“稀土磁悬浮列车”等实验箱走进20余所中小学;社区科普活动覆盖5000余人次。这种教学模式既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强化了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示范引领:改革成果获多方认可。学院教学团队获省部级教学竞赛奖8项,教改项目6项;虚拟实验平台获教育部协同育人“双优项目”奖;与包头三中共建贯通式培养基地,形成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

内蒙古科技大学理学院以物理教学为支点,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变革。学院将产业需求作为教学改革的坐标系,激活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育人双引擎,着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新工科人才。这不仅是边疆高校的突围之路,更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区域实践样本。 (马永红 刘 佳 潮洛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