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实时讯息

百余位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觉群诗社名家讲坛解析唐诗之美

时间:2025-08-19 11:09:00人气:0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8月19日报道:夏末暑气渐消,诗意盈庭,由上海觉群诗社主办的最新一期名家讲坛近日在玉佛禅寺举行。讲坛特别邀请到上海觉群诗社社长、复旦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胡中行,主讲《唐诗的韵味》。现场百余位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一场关于唐诗韵味的深度对话,在书香与诗意中缓缓拉开帷幕。

“欣赏唐诗,词语、节奏、意义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是捕捉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韵味’。”讲座伊始,胡中行教授便点明主题。他指出,韵味是诗歌的灵魂,是中华诗词独特魅力的根源,它超越语言本身,与文化背景、审美传统紧密相连,如果将古诗词翻译成外语,很难完全传达其神髓。

唐诗的韵味,既体现在音律的和谐、意象的营造,也深植于诗人独特的个性与精神境界中。随后,胡中行教授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盛唐诗人为例,带领现场听众深入体味其迥异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境界。

讲到李白,胡中行教授以《金陵酒肆吟留别》《月下独酌•其一》《望庐山瀑布》等名作为例,剖析其诗作中“天然恣肆”的艺术魅力。他指出,李白的诗风天然直白、奔放豪迈,且“以极度浪漫克制孤独”。其诗中的自然景象,不仅是客观自然的描绘,更是其情感与理想的投射。他与明月对话,与山水共情,其作品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礼赞,也引发了跨越时空的民族情感共鸣。

相较于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字字千钧。胡教授认为,杜甫的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盛衰变迁,更反映出当时百姓的命运,堪称唐诗中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讲到王维,胡中行教授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切入点,带领听众感受其诗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意境。他指出,王维写诗善于捕捉自然的声色之美,明月、清泉、竹喧、莲动,不仅音律丰富,且画面生动。胡教授认为,王维一生历经政治波折,曾被软禁,但最终凭借卓越的艺术才华得到认可,其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的交织,正体现了艺术在动荡时代中的永恒价值。

整场讲座中,胡中行教授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兼具学术严谨性与讲述生动性。他不仅仔细解析了诗词创作中所使用的艺术技法,更结合历史背景与诗人生平,深入探讨诗作背后的文化精神与人生哲学,令听众能够进一步理解“唐诗的韵味”。

互动问答环节中,听众踊跃提问,围绕当代诗词创作、唐诗宋词发展对比等话题与胡教授展开交流。观众们表示,讲座内容通俗易懂、评析有据,令人受益匪浅。未来,觉群诗社名家讲坛将诚邀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加入,共赏诗词之美,赓续文化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