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科技学院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启用,为师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劳动教育课。这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基地成立,让该校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首个拥有校内、校外双田园式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高校。

学生们挖土种植
活动当天,体育科学学院学生献上了精彩的二十四节气鼓表演,铿锵有力的鼓点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基地内设有菜园区、药食同源种植区、大棚区、稻田区和果树区五大功能区,每个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的劳动场景。稻田区里,学生们穿着防水裤,在泥泞的水田中学习插秧技巧,左手分秧、右手插苗,在弯腰后退间逐渐掌握动作要领;果树林区中,同学们手持尖铲开挖种植穴,有人负责破土,有人负责清渣,团队配合默契;菜园区内,学生们按照“一指深、三指宽”的标准进行播种,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粒种子;大棚区里,大家挥动长柄锄头清除杂草,汗水浸透了衣背却依然干劲十足。

种植水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4级学生刘丁好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捧着一株株水稻时,我不由对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产生深深的敬畏。”她坦言,在泥泞的水田中行走需要掌握特殊技巧,迈步要小而稳,动作要轻缓,这让她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据了解,珠海科技学院自2021年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课以来,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1+4”课程体系,即1学期劳动理论课加4学期劳动实践课,贯穿大一至大三的培养过程。

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此次启用的校内基地与去年10月开营的斗门莲洲农场校外基地形成“双基地”联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平台。值得一提的是,由大数据学院师生团队自主开发的劳动教育数字化管理平台也同步上线,实现了课程预约、成果评价、学时认证的数字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便捷性。

文|杨雪薇 受访者供图